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单选题(30题,每题2分)1.《资治通鉴》中称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一、单选题(30题,每题2分) 1.《资治通鉴》中称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 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而另有文 献记载,这一年高昌王鞠文泰入朝谓“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比”。贞观十一 年,马周上疏谓“今之户口,不及隋之十一。”依据材料,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唐初社会生产仍然不及隋朝全盛时期 B.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贞观初年的状 况 C.《资治通鉴》是史书,其记载全部真实可信 D.唐初户口数远不及隋朝与隋末战乱有 关 2.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 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 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 A. 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B.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3.马戛尔尼使团总管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 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足够到他和他的家人用锄头能够耕种得过 来),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 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 ) 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 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 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 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大清国农村是一个精英自治的准民主社会,乡绅靠自然威望而不是刚性权力担任民间自 治领袖。乡绅的自然威望主要来自德高望重、勇于负责和办事公正。”这种自治状况形成的 根本原因是( ) A.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B.中央集权的逐渐削弱 C.地方政府权力的下移 D.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5.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 “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