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桥之美》(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二课 桥之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 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新课导

第十二课 桥之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旨在创设情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 的 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 韵 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课堂实录 一、 疏通字词,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帮助同学们疏通字词,了解本文的作者】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纤(xiān)细 着(zhuó)重 驻(zhù)足 脂(zhī)粉 颐(yí)和园 前瞻(zhān)后顾 煞(shà)风景 矛盾(máo dùn) 赡(shàn)养 煎熬(áo) 2.解释下列词语。 煞风景:破坏人的兴致。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驻足:停止脚步。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3.作者链接。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现代著名画家。油画代表作《长江三峡》《鲁迅的 故乡》等,中国画代表作《春雪》《长城》等。 二、 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置旨在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内容】 1.作者吴冠中是一位画家,那么在他眼中桥的美体现在哪里呢? 【交流点拨】桥之美主要在于和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注意到块、线、面的搭配;和周围 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 多样的形式作用。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交流点拨】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 沟桥、苏州的宝带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 庄稼地与小径尽头的小桥、铁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直线桥、鹊桥。 三、交流合作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 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写桥之美的地方作上记号。小组交流,准备用“桥之美,美在 ” 的句式说话。 示例:桥之美,美在它具绘画的形式美。如“小桥流水人家”,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 1

腾讯文库八年级语文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