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拓展阅读

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拓展阅读真正的苦难没有旁观者 瑞典文学院的大门准时在10月再次打开,这一次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从《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拓展阅读 真正的苦难没有旁观者 瑞典文学院的大门准时在10月再次打开,这一次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摘得诺 贝尔文学奖殊荣。从《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到《锌皮娃娃兵》《最后的见证人》等作品, 阿列克谢耶维奇几乎以一己之力,挑战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历史记载方式,用直面真实的力量,来记录那些 从未发出过自己声音的人类的命运,被誉为“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一座纪念碑”。 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后来在明斯克担任尼曼文学杂志的特派记者。阿列 克谢耶维奇用做记者的笔真实地记录着历史以及历史中普通人的痛苦和眼泪。在《切尔诺贝利的回忆》这 本书里,也是如此,她的视角永远是从最弱势、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那里来看待所有的灾难。 蒋方舟说:“重新读一遍《切尔诺贝利的回忆》。当巨大的建筑倒下,看到的是一个个人。消防员的 遗孀目睹自己的丈夫一点点变成具有高放射性的物体,连死后的骨灰都令人躲避;父亲把六岁的女儿装进 小小的棺材里……作者花了三年的时间去收集和保存灾难亲历者的情感,也是因为人脑海中那些模糊的情 感、传言和印象更接近真相。” 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的危险,深入切尔诺贝利,采访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她曾在访谈里说:“你 来到某个村庄,村里的人已经全部搬走(有些村庄连同茅屋、水井、圣像都一起被埋了起来)——只留下 一尊列宁纪念碑……对于可触可见的牺牲物,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我们等待出现双头的雏鸡、无刺的刺猬。 最初,谁也不理解所发生的事件的规模,谁也不了解可以杀死你身上的未来。 有人曾问过阿列克谢耶维奇:“你撰写这些著作,自己居然没有变成疯子?这种压力是普通人心理无 法承受的。你不是录音机,你是个活人,你得把所有一切从心里过滤一遍。这些可怕的资料,会不会改变 你的心灵?”她说:“我是独自行进的,我要用我的文字记录下世界上最真实的无常。” 这句话可以概括她的生活和写作特点。阿列克谢耶维奇仿佛来自另一个时代,然后独自一人记录着这 个时代的声音。谁不知道战争是苦难的呢?谁不知道苦难两字的重量呢?但阿列克谢耶维奇永远能把苦难 说得与众不同,以使你明白:真正的苦难是没有旁观者的,面对它时,我们无处可逃。 【注释】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我读我思】 你认为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是一位怎样的人? 名人有名人的烦恼,托尔斯泰是如何战胜自我,走出名人的陷阱,再次创造出惊世杰作的呢?请阅读 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 托尔斯泰“死”了,《复活》出版了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877年,托尔斯泰相继写出了轰动世界文坛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两部长篇巨著, 一时声名大振。“一朝出名天下闻”,一时间,各种采访、宴请、约稿、请求签名和作序等杂事接踵而至, 弄得他苦不堪言,身心俱乏,烦不胜烦。为了摆脱这些人的纠缠,一天,托尔斯泰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对 佣人说:“从今天起,我‘死’在这房里了。不过,不要忘了给我饭吃。”此后,每当有人来访时,佣人 便露出十分悲痛的神情说:“先生死了,死在谁也不知道的地方。”渐渐地,人们都知道托尔斯泰神秘地 死了,来访者也因之而绝迹,托尔斯泰得以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写作,不受外界的干扰。 1891年,托尔斯泰的一部新小说《复活》终于脱稿,为了修改好这部作品,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又“死” 过几次,直到1899年《复活》出版后,托尔斯泰才真正地“复活”了。 托尔斯泰“死”了,《复活》出版了。为了自己的事业,心甘情愿地去“死”,摆脱各种纷扰,你也 会成功,再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真正的苦难没有旁观者》 她是一位传奇女性,她用自己亲身的体验,心灵的独白,记录下世界上一场场苦难的瞬间。

腾讯文库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