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因素
二、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转化机制:与植物基因转化有关的农杆菌有两种类型: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和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因素 二、农杆菌介导植物转化的机制及影响转化效率的因素 转化机制: 与植物基因转化有关的农杆菌有两种类型: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 faciens)和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根癌农杆菌含有Ti 质粒。 发根农杆菌含有Ri 质粒。根癌农杆菌的Ti 质粒和发根农杆菌Ri 质粒都具有一段转 移DNA (transfer DNA,又称T-DNA),在农杆菌侵染植物时,T—DNA 可以插 入到植物基因组中,使其携带的基因在植物中得以表达。由于T—DNA 能够进行高频率 的转移,而且Ti 质粒和Ri 质粒上可插入大到甚至150kb 的外源基因,因此,Ti 质粒 和Ri 质粒成为植物基因转化中的理想载体系统。 1与农杆菌转化相关的基因 与转化相关的基因主要包括农杆菌染色体上的基因和Ti 质粒上T—DNA 以外V ir 区的基因.染色体基因包括chvA、chvB、att、pscA、chvD 以及chvB.它们大多 编码一些膜相关蛋白,负责细菌向植物受伤细胞趋化移动和帮助细菌附着于植物受伤细 胞上.ChvD 蛋白可能在低pH 和磷酸饥饿情况下提高VirG 蛋白的合成水平。ChvE 与VirA 蛋白共同对virG 起激活作用。 原始的Ti质粒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4个区: (1)T—DNA区:是在农杆菌侵染细胞时,从Ti质粒上切割下来转移到植物基因组中的一 段DNA,其携带的基因与肿瘤的形成有关,但与T—DNA本身的转移与整合无关。T- DNA上最重要的是两端的2个边界(LB和RB),它们是T—DNA转移所必需的。只要 其存在,T—DNA可以将携带的任何基因转移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T-DNA的右边界 在T—DNA的整合中对于靶DNA位点的识别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尤以右边界更为重 要. (2)毒性区:位于T—DNA以外的1个30~40 kb的区域内,该区段编码的基因但对 T-DNA的转移和整合非常重要。这些基因也称为Ti质粒编码毒性基因(vir). (3)接合转移区: 该区段存在有与细菌间接合转移有关的基因(tra),调控Ti质粒在农 杆菌间转移。 (4)复制起始区:该区段调控Ti质粒的自我复制。在遗传转化过程中除了Ti质粒上的 基因参与外,还有农杆菌染色体基因.染色体基因包chvA、chvB、att、pscA、chvD 以及chvB。它们大多编码一些膜相关蛋白,负责细菌向植物受伤细胞趋化移动和帮助 细菌附着于植物受伤细胞上。延伸因子P对于农杆菌的生长非常重要,但非必需 .高水 平的糖结合蛋白一ChvE可以扩大VirA蛋白对酚类物质的识别范围 。结合ATP盒式 转运体类似物蛋白ChvD, 参与Vir区基因的表达调控,chvD基因座中插入无启动子 的lacZ,农杆菌侵染力以及Vir区基因表达量大大下降,ChvD突变体中virG组成型 表达侵染力则得以恢复,这一现象说明ChvD通过影响virG表达控制毒性. 2Vir 基因的诱导表达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