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诗经》读后感
大学生《诗经》读后感 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大学生《诗经》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大学生《诗经》读后感请关注出guo读后感栏目。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后世所有诗词赋等的源头
大学生《诗经》读后感 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大学生《诗经》读后感,欢迎大家阅 读。更多大学生《诗经》读后感请关注出guo读后感栏目。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后世所有诗词赋等 的源头。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华夏民族早期的诗歌史,更是代表了早 期华夏民族的思想情感的结晶。因而,要想从源头了解华夏民族的 思想情感,《诗经》是绕不开的一环。 《诗经》篇篇字字珠玑,内容博大精深,饱含韵味。按照按音 乐的不同,《诗经》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风、雅、颂”这三部 分,“风”是指国风,主要是黄河流域各地的歌谣;“雅”包括小雅 和大雅,其中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民间;“颂” 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另外,《诗经》 主要运用的手法有“赋、比、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为比喻之意, 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 变化;和“赋”、“比”相比,“兴”就显得更为独特一点,“兴” 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意指借助其他事物为 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最初 “兴”的用法是比较固定僵板的,但是在 后人的发展下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变得更为的虚灵微妙的,而这些变化使得“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 氛、创造意境越来越起到重要的作用。 就“风、雅、颂”而言,个人觉得“风”最能代表当时人民百 姓的所思所想,也更符合我对《诗经》的期盼。《风》 包括了十五 个地方的民歌,其中大部分是黄河流域一带民间歌曲。《风》与 《雅》、《颂》不同是因为“风”是由无名作者创作、在社会中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