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7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课题:17.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重点) 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重点)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

课题:17.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读出文章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意境 。(重点) 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重点) 3 、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难点)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 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 境。 2.有关背景 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 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 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 “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 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预习点评 感知引领 三、 (一)、结合书下注释,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翻译课文,注意翻译文言文方法。 1. 欣然起行 2. 念无与为乐 3. 遂至承天寺 4. 怀民亦未寝 5. 相与步于中庭。 6. 庭下如积水空明 7. 水中藻荇交横 8. 盖竹柏影也 9.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全班交 流解答。 (三)、请学生结合已知字词意思翻译全文 ,教师点拨纠正。 四、赏读指路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腾讯文库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7记承天寺夜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