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有关《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有关《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读了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自己的心似乎一下子被什么触着一样,惊诧地觉察美国的素质教育原来是这样,于是又饶有兴趣地翻看一些有关于中美教育

有关《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有关《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 读了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自己的心似乎一下子被什 么触着一样,惊诧地觉察美国的素质教育原来是这样,于是又饶有 兴趣地翻看一些有关于中美教育差异的文章,对美国教育总的印象 是:美国的学校,固然不赞成向学生进展“知识填鸭”,但也不能 简单地看成只重视向学生传授谋生求知的实用技能。而是尽可能地 提供一个对所有人平等开放的、有利于学生锻炼才能、施展才华、 张扬个性的自由、宽松、多元的环境。假设说中国古人的见解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美国的做法是“授人以渔不如授 之以渔场”:教育者也手把手地示范传授怎么捕鱼,却更重视创造 一个宽广辽阔、有风有浪的渔场,让被教育者自己从理论中学会怎 么捕鱼。 在本书的第一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中,作者讲述了一件非常 有趣的事。受中国画启蒙教育的儿子三岁就能画出像模像样的国 画,而在美国的学校的班里,儿子却无法落笔画画,因为教师什么 都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的乱画这使作者甚为不满,竟然让儿子退 出了绘画班。可是一段时间后,他又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 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 不好”,也就是画得独特不独特。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 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教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假设 没有一个参照物,他们就根本无法下笔。 看起来这好似只是评判标准上的差异,而实际上这是一种观念 上的误区,即把技能和创造分隔开,把教和练混为一谈,结果使许 多中国的孩子具有的是相当好的绘画根本技巧以及很高的模拟才

腾讯文库有关《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