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中学、玉山一中、樟树中学高三历史三校联考试题(无答案)
南康中学、玉山一中、樟树中学高三三校联考历 史 试 卷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如河南偃师城
南康中学、玉山一中、樟树中学高三三校联考 历史 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如河南偃 师城,“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该材 料能够反映的是 A.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B.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 C.商代平民多居住于城市 D.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 2.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 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 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在出现时可能拥有较高权力 3.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 构有繁多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而掌握它 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等级”。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 A.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B.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 C.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D.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可分 4. 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 正确的是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 B.“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 D.“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 5.“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既无,远行买卖,用其所致珍异,孝养其父母。” 《易传》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B.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6.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 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7.唐代经济学家陆蛰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 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上述观点 的是 A.秦汉推行“重农抑商”B.北魏至唐推行均田制 C.明代出现“计日受值”D.明清实行“田赋征银” (),,,,。 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 8. ,,(《》)。 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 A.增加财政收人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D.增加粮食产量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