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阅读答案通用

《长安晚秋》阅读答案篇一:长安晚秋 - 学案3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长安晚秋》导学案 1、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感。 2、体会晚唐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3、理解诗人的羁旅愁思。 1、 赵嘏,字承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长安晚秋》阅读答案 篇一:长安晚秋 -学案3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长安晚秋》导学案 1、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感。 2、体会晚唐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 3、理解诗人的羁旅愁思。 1、 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 元年(806 )。晚 唐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 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 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存 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他的七言律诗清圆熟练, 颇多佳句。 2、写作背景:那时长住在长安的人基本有三类:一是家就在长安;二 是在京城为官;三是在长安应考落榜后沒回家,寄居在此准备明春再考。 赵嘏便属于第三类,他曾屡次落榜,而此诗也是他落榜后寄居在长安时 所作。 1

腾讯文库长安晚秋阅读答案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