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科学四下第19课《运动的物体有能量》粤教版
四年级下册第19课《运动的物体有能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运动的物体有能量》是《科学》四年级下册“运动与力”单元的第六课。本课通过两个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观察现象,并透过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从而
19 四年级下册第课《运动的物体有能量》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运动的物体有能量》是《科学》四年级下册“运动与力”单元的第六课。 本课通过两个有层次的活动让学生观察现象,并透过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从 而认识到运动着的物体具有能量。 1 本课有两个活动。活动”运动的小球”旨在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从能量 的角度去 思考小球碰撞的现象。运动的小球具有能量,当它碰撞到静止的小球时, 这种能量就 2 会传递给这个静止的小球,驱使静止的小球运动起来。活动“碰碰 棋”侧重让学生 通过两个实验来感受能量的大小。教科书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证 据说明能量有大小。 最后,教科书提供了一个资料“物体的动能”,让学生知道 质量大、速度快的物体具 有的能量更大,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需要注意交 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二、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有过弹玻璃珠等的生活经验,他们知道一个运动的小球碰撞到另 一个静 止的小球时,一般会使静止的小球动起来。学生往往会从力的角度去分析 现象,而很 少会从能量的角度去思考。 三、教学目标 1 .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 . 知道质量大、速度快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更大。 3 . 能观察实验现象并对现象进行分析,感受能量的大小。 4 . 了解运动的物体因为具有能量,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需要注意交 通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质量大、速度快的物体具有 更大的动 能。 教学难点:通过“碰碰棋”活动,感受能量的大小。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小球、燕尾夹、铁架台、大旗子、小旗子、钢尺、白纸、教学课 件、多媒 体教学设备。 学具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 情境:波波、琪琪和妍妍在操场上玩撞球游戏。波波把红球推出去,红球撞 到了蓝球。 问题:为什么红球能把蓝球撞开? 交流:学生猜测红球能把蓝球撞开的原因,并讨论交流。 任务:进行小球碰撞的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1.1 (二)活动探究活动运动的小球 媒体:出示两个被悬挂着的小球图片 问题:如果把右侧红色的小球拉开、松手,让其碰撞到左侧蓝色的小球,会 出现什么 现象? 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交流。 活动:进行小球碰撞的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把现 象和解释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