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资料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1.史前人类:1直立人 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为猿人,生存年代 170(或 150)万年前至 30(或 20)万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

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 1. 史前人类: 1170 150 30 20 直立人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为猿人,生存年代(或)万年前至(或)万年前,其化石在欧、 800 1200 亚、非三洲均有发现。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大约从毫升到毫升,平均身 160 高为厘米;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现代人,其直立人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 225 4 早期智人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活于距今万年至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 1350 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毫升。其化石目 前在亚、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 31 晚期智人晚期智人也称现代智人,过去称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万年前至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和现 1400 代人大致相同,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额明显,脑容量平均为毫升以上。他们的化石 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发现。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 4“‘ 血缘家族血缘家族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社会组织。马克思曾经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 ’”“ 组织形式。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 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 ” 的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 权利和义务,而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公社、一 个集团。在集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集体生产,共同消费。在那时,没有人剥削人的 现象。 5 氏族原始社会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血族团体。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氏族是人类各族 普遍存在过的社会组织。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约相当于旧石器中、晚期。常以某种动、植物作为 本氏族共同的图腾标记。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 削和阶级公共事务由选举的氏族长管理,重大事情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成员都处于自由、平等的地位。 6 部落民族共同体发展中的一种历史类型。由同一血缘的两个以上的氏族或胞族组成。形成于原始社会晚 期(即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以氏族酋长和军 事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部分部落还设最高首领。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对处于母系制 阶段的印第安人部落形态作有详细记述。古希腊荷马时代,部落已建立在父系制基础之上,有作为常设权 力机关的议事会和掌握军事指挥、祭祀、审判等权的军事首长(巴赛勒斯)。古罗马王政时代,每一部落 () 须由十个库里亚(胞族)构成,并设元老院、人民大会、和勒克斯王。进入原始公社后期,因各种战 争的日益频繁,最终导致了血缘联系逐渐被地域联系所取代,出现了由若干部落的解体并结合而成的部落 联盟,成为原始公社瓦解的开始和新的民族共同体部族或民族出现的前提。 7 部落联盟原始社会后期形成的部落联合组织,通常由若干近亲或近邻部落组成,结成联盟的主要目的在 于共同合作出征或自卫等军事行动。中国古代也曾出现过这样的部落及部落联合组织,据《史记.五帝本 纪》记载,黄帝在同炎帝和蚩尤作战时,曾训练熊、罴、貔、貅、虎六种野兽参加战斗,实际上这是用六 种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它们组成一个部落联盟。黄帝为有熊氏,说明熊氏族在这个联盟中居于首领的地 位。部落联盟可以是血缘或近亲关系部落之间的联盟,也可以是不同部落之间的联盟。这为后来国家的出 现准备了条件 8 对偶婚对偶婚亦称对偶家庭。指原始社会时期,不同氏族的成年男女双方,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实行由 一男一女组成配偶,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一种婚姻形式。由普那路亚家庭发展而来,产生于 "" 蒙昧、野蛮时代之交,存在于野蛮时代。对偶婚的产生是氏族组织的结果。氏族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普那 路亚集团范围的缩小,氏族内部禁止通婚的惯例,随着氏族人口的不断发展,分支增多而日益复杂,使普 那路亚婚越来越不可能、而终于被对偶婚所排斥。对偶婚可划分为望门居、妻方居、夫方居三个阶段。从 妻居的母权制是对偶婚的典型形式,建立在对偶婚基础上的两性组织形式是对偶家庭。其特点是男女对偶 结合短暂,不稳定,男女双方仍分属各自的氏族,对偶家庭本身很脆弱、没有独立的家庭经济,没有形成 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包括几个对偶家庭的母系大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实行原始共产制经济。对偶家庭己

腾讯文库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