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栖霞第二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第二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一12题。(9分,基础题6分,发展题3分)境与象 袁行霈
山东省烟台市栖霞第二中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 2021 末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l012963 一题。(分,基础题分,发展题分) 境与象 袁行霈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 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 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 浅的感觉。我所说的“主观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 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叫“情志”这个提法。我所谓“物境”也 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种,这是常识,无须赘言。至于意境相加 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交融”解释为“相加”。意与 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 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 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刘禹锡所谓“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发 挥;然而,只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绎),联系自己欣赏 诗歌的心理活动来考察这个问题,就不难发现,境和象的关系并不这样简单,对刘 禹锡这句话的发挥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 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刘禹锡虽然说“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认这一点。细读其 《董氏武陵集纪》全文,其中有一段话称赞董延的诗:“心源为炉,笔端为炭,锻 炼元木,雕砻群形,纠纷舛错,逐意奔走。”可见刘禹锡也十分重视象的摄取与加 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 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 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 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 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 片气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 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