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中语文 杜甫诗歌赏析 05 千古圣名,何止文章 阅读杜甫(五)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杜甫传——“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一、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爷爷杜审言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杜甫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
杜甫传——“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一、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爷爷杜审言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 杜甫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 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 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 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 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 二、长安十年 (一)先来提取中心句,整体把握本章主要内容。 传记作品一般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传主,行文讲究条分缕析,因此,每 部分内容都有提纲挈领的关键段落和句子。 1.现在,请大家快速阅读《长安十年》的一至三段,然后回到第一段, 从中找出两个提挈下文的总说句。 (二)“长安十年”中三篇名作欣赏。 1.《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杜甫“长安十年”前期的一首名作。作于 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当时杜甫37岁。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请同学们读一读诗中的名句,然后结合传记内容,说说杜甫为什么没想到 “在长安一住十年”?杜甫为了谋得一官半职,做了哪些努力和挣扎呢? 2.《兵车行》——杜甫长安十年中期划时代的名作。 冯至在第一段中说“不料在长安一住十年,他得到的并不是显要的官 职,而是对于现实的认识。”请同学们读一读第7——8页的内容。 (1)说说杜甫看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他对社会现实如何认识? (2)传记作者冯至认为,“对于现实的认识,由此他给唐代的诗歌开辟了 一片新的国土”。请同学们再从第7——8页找一找,杜甫开辟的“新的国 土”是什么? 3.《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长安十年后期的名作。 将诗歌与课文比照,传记中的记叙和分析参照了哪些诗句? 三、流亡生活 持续7年零3个月的“安史之乱”,不仅成为唐朝政治经济由盛而衰的 转折点,也成为唐代文化艺术风格变化的分水岭。 冯至在传记中说: 此后唐代的诗歌便脱去了色彩斑斓的浪漫的衣裳,有一部分走上了现 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