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文化与江湖文化的整合者文化研究论文
主流文化与江湖文化的整合者_文化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 本文试图从宋江吏的身份切入,阐述吏身份与入世为官之志的冲突,并以郓城时期为主要分析点,阐述其利用吏的特殊身份,整合主流文化与江湖文化。
主流文化与江湖文化的整合者_文化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 本文试图从宋江吏的身份切入,阐述吏身份与入世为官之志的冲突,并以郓城 时期为主要分析点,阐述其利用吏的特殊身份,整合主流文化与江湖文化。 【关键词】吏人身份;入世之志;经验权谋;江湖声望;游民意识 作为 中国 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无疑取得了极高的 艺术 成就。作 为小说中的核心人物,对宋江的评价,学者却褒贬不一、见仁见智。本文试图 另辟蹊径,以“吏”的身份切入分析宋江的形象。 一、吏人身份与入世之志的冲突 宋江原为郓城县押司,小吏出身。欲分析小吏的身份对宋江整个文化人格 的形成以及今后人生道路 发展 方向的影响,我们首先必须对吏阶层做下定 位,明确“吏”与“官”的不同。 王学泰先生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指出:“平常‘官吏’合为一 词,实际上,宋代‘官’与‘吏’大有区别,‘官’贵‘吏’贱,而且吏人不 能入流做官,甚至不能参加科举 考试 ,比‘四民’还不如。”①廖仲安先生 在《再评宋江》②中对官与吏的差别做了较详细的分析,概言之为:(1)官是 科举或恩荫出身,吏则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宋太宗端拱二年三月:“禁吏人 应举”③。(2)官有罪,脸上不刺字;吏有罪,则可以刺字。(3)官是士 人,吏是庶民;官称为“官人”,吏称为“公人”。(4)官有功绩,年资,可 以升迁,可以封妻、荫子,吏则只能长期服役,除极特殊的情况外,没有升 官、封妻、荫子的资格。同时王学泰先生在《从〈水浒〉看江湖文化》中也提 到:“宋代的吏一般没有正式薪俸(北宋中叶以后,中央各部的吏才发一些微 薄的工资,地方小吏仍然没有),都是靠外快为生。”④由此,我们对吏阶层 可做如此定位:“官”与“吏”不同,“吏”处于主流社会的边缘,是处于主 流社会与江湖社会之间的特殊阶层。在正常社会秩序下,这个阶层很难走向主 流社会权力的中心,他们不可能凭借科举等正常途径来实现其人生的抱负与理 想,也不能凭借正常途径获得仕途的升迁。那么,作为小吏,摆在宋江面前的 社会现实则是:一是他没有办法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二是从 仕途的角度讲,宋江不能通过与知县的交好从而获得升向权力中心的机会,他 必须另觅他途。 我们再来探讨下宋江的人生志向。小说描写到宋江“自幼攻读经史”,可 见其所受的 教育 为儒家文化的教育。儒家文化中强烈的入世倾向对宋江文化 人格的形成是有一定影响的,入世为官很可能成为宋江的人生志向。从小说 中,我们可以找到佐证。小说多次强调宋江的“忠义”。在晁盖死后,宋江把 “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突出了“忠”的思想。在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后, 宋江曾言:“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那 么,“忠”于谁呢?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叙》中称:“然未有忠义如宋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