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
一课资料网 https://www.ekdoc.com/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以鼻黏膜病变为主的Ⅰ型变态反 应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和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以前.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药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 一线药物,但在临床上有许多合并鼻中隔偏曲或下鼻甲肥大的PAR患者,即使 接受正规系统的药物治疗,症状控制也不明显。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的发病 机理虽以鼻黏膜局部的异常免疫反应为主,但其临床症状仍与鼻腔的植物神经 支配和神经反射密切相关,选择性地阻断鼻腔副交感神经支配,降低副交感神 经的兴奋性,或降低鼻黏膜感觉敏感部位敏感性,即可阻断感觉-副交感神经反 射,破坏喷嚏反射弧传入通路,使鼻黏膜血管扩张减轻,腺体分泌减少以及对 外界刺激敏感性下降,从而使患者的鼻痒、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得以缓解 或消除[1]。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选择2008年6月-2009 年6月的89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合并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 52例,女37例,年龄20~65岁,平均35.6岁;病史1~10年。所有患者均接 受过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药物全身和局部治疗,疗效不佳或不愿接受长期用 药物者。1.2治疗方法:患者取半卧位,1%麻黄碱收缩鼻 腔后,用2%丁卡因行两侧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再用1%利多卡因加少许0.1%盐 酸肾上腺素行两侧鼻中隔粘软骨膜下浸润麻醉。先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将 偏曲的鼻中隔矫正满意后,在用国产NPDYD-3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系 统。将等离子射频消融平行探头分别插入双侧鼻丘、与鼻丘对应的鼻中隔黏 膜、中鼻甲后上方及下鼻甲外下方黏膜下进行消融气化。术后用(北京戴普斯 有限公司)生产的PVF系列医用海绵(AFOLON)填塞鼻腔48小时,并口服抗生 素3~5天,以减轻黏膜反应性肿胀及预防感染,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清理鼻腔 分泌物及痂皮。2结果患者术后1~2 周均有鼻塞加重,但喷嚏、鼻痒、流清涕较术前明显减轻。术后1个月患者鼻 腔黏膜肿胀、伪膜及干痂多已消失,记录术后1个月后治疗效果作为近期疗 效,术后1年的疗效为长期疗效。术后1个月,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术 后1年,有2例复发,总有效率96.8%。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2周内鼻黏膜反应性肿 胀、鼻塞明显,3周后鼻黏膜肿胀基本消退,但鼻腔仍有较少许干痂,需要随 时清理。所有患者术后检查无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黏膜萎缩及嗅觉障碍等 并发症。3讨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P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部分患者合 并有鼻中隔偏曲和鼻甲黏膜肥厚,药物治疗长期效果不理想。本病的变应原可 能是尘螨、羽毛、动物皮屑或霉菌。临床表现中结膜炎不常见,常有鼻塞,引 起咽鼓管阻塞,导致听力异常,尤其是在儿童。变应原皮试呈阴性,鼻腔分泌 物有大量嗜酸细胞,这些人在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时容易出现严 重反应。这些人中不易治疗的严重哮喘发作也是这种不良反应的表现。有这种 反应的人应避免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有慢性鼻塞、流涕但无鼻窦炎、鼻息肉 或其他过敏原因的人可能患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性鼻炎,它不是由变态反应引起 的。鼻中隔偏曲对PAR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鼻中隔偏 曲不但造成鼻腔机械性阻塞,抗原积聚,而且鼻内结构异常易受到气流的不平 学习资料下载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