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海南省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文科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

2016—2017 海南中学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文科历史试题 20240 一.选择题:本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山西省因历史上有韩、赵、魏三国而被称为“三晋之地”,但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而不 是韩、赵或魏。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晋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C.晋国代表统一的潮流D.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2.公元前74年汉昭帝去世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刘贺,另立汉 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 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 3.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 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 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4.铜匦,武则天所创,类似于检举箱,惟武则天可拆看,其他人无法打开。初为朝廷接受臣 民投书反映各方面问题的匣子,后逐渐成了匿名的揭发官员不当或不法行为的一个容器。铜 匦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B.古代监察制度的进步 C.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5.宋初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后来实际上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明初,朝廷派官员分巡 各省督理税粮等,称为巡抚,后实际掌握地方军政大权。这些变化说明 A.地方势力的扩大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监察体制的完善D.封建吏治的腐败 6.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 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 因是明代 A.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B.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政治环境的严重恶化 7.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与以选举为原则的现代民主政治有着根本的不同。在雅典人 的思想中,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分析里,选举所代表的不是民主政治,而是贵族或精英政治, 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是平等。”这一“平等”原则在雅典政治生活中主要体现为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B.实行抽签和轮流执政 C.定期召开公民大会D.全面推行陶片放逐法 8.“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 遍的原则,这种高级而普遍的‘自然的’法则,或者叫做‘自然法’,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 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材料主要反映出 A.罗马习惯法转化为成文法的必然性B.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必然性 C.罗马法衰落、自然法兴起的必然性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形成的必然性

腾讯文库《首发》海南省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