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分子的官瘾
中国知识分子的官瘾 古人“学而优则仕”的说法至少表明了对于“学”的这样一种态度,即学是大可不必自始至终的,相比于学,“仕”才是人生最高的目的。即便没有什么当官的希望,做个读书人多少也能算是个安慰
13 第页共页 中国知识分子的官瘾 古人“学而优则仕”的说法至少表明了对于“学”的这样一种态 度,即学是大可不必自始至终的,相比于学,“仕”才是人生最高的 目的。即便没有什么当官的希望,做个读书人多少也能算是个安慰。 大概基于这个原因,结果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个书呆子。 书呆子其实就是多余人,因为他读书本是要为当官的;当不上官, 所以只能越读便越郁闷,越读便越发呆。可见,在中国,读书从来就 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行当。当然,也并非人人都不想当纯粹的读书人, 事实是封建统治者始终就不允许有这样的人存在。不然的话,他们也 就不会动辄要操起生杀大权导演一场“焚书坑儒”抑或“文字狱”这 样的惨剧来了。 历史惯性汇聚而成的集体无意识力量是极为可怕的,它不仅导致 了中国读书人悲惨命运的执拗延续,而且也让一些知识分子落下了戒 不掉的官瘾。尽管随着历史文明的艰难进步,我们似乎终于有了相对 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可属于这一阶层的人们好像都并不怎么看重自 己的独立性。就拿许多大学教师们来说吧,仅有教学和科研明显还是 不够过瘾的,要是能再当上个一官半职那才称得上圆满。当初,蔡元 培出任北大校长时,就很为不少教授都有这样的欲望而恼火。他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