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政治经济热点考点doc[修改版]

第一篇:隋唐政治经济热点考点doc1.如何理解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解题思路:隋末,地主阶级在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经济。唐朝建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如何使流亡无地的农民

doc 第一篇:隋唐政治经济热点考点 1.? 如何理解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 : 解题思路隋末,地主阶级在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经济。唐朝建立后,面临 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如何使流亡无地的农民再回到土地上进行生产和通过什么办法对他们征收赋税。不解 决这个问题,国家统治就不会稳定,国家财政就缺乏保障。为此,唐朝统治者沿用并改进了北魏以来实行 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 均田制唐田令承认,农民在隋末农民战争中占有的田地合法,并将国家控制的荒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 的农民。因此,均田制的实行对于唐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均田制决不 是平均分配土地,也不保证每个农民都能占有法令上规定的土地数目。均田制的真正目的,是保证地主阶 级占有土地的前提下,以均田为根据向农民征收赋税,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徭役。随着封建经济的 发展,地主阶级对土地的贪欲越来越凶,同时,封建政府加在人民身上的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大量农民 弃家卖产,流亡他乡,地主则乘机大肆兼并土地,均田制逐渐被破坏。 :: 租庸调制与均田制相适应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制。它以均田制为基础,以人丁为征收对象。它规定受 田的农民必须交纳定量的租、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徭役的也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唐朝的 庸不再有年龄限制。租庸调制使赋税额由随意征收改为固额征收,赋役负担相对减轻,纳庸代役保证了农 民的生产时间,因此,它的实行,在唐前期既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也相应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 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农民手中的土地更少了,大批逃亡,租庸调制对他们不再适应。同时,对兼并大量土 地,拥有大量谷帛的地主们,仅按人口向他们抽租庸调实在所得不多,而且地主还千方百计隐瞒丁口。这 一情况,在安史之乱后更加突出,为了解决财政困难,缓和阶级矛盾,改变赋税制度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 势。 :780 两税法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特点是按土地、财产的多少收税,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秋两季两次纳税。两税法的实行,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 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两税法规定贵族、 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两税法实 行后,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故越来越严重,大地主干方百计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而政 府在两税之外又增加 许多苛捐杂税,农民的负担更加沉重,两税法只严格地执行了一个很短的时期。 2.? 如何认识隋唐时期的科举制

腾讯文库隋唐政治经济热点考点doc[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