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审计的理论框架
合同审计的理论框架合同审计的理论框架一、 我国审计制度的历史发展 审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建立了“上计”制度,这是审计制度的雏形,具有近代意义上审计一词,据考证,最早出现在唐玄
合同审计的理论框架 合同审计的理论框架 一、 我国审计制度的历史发展 审计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建立了“上 计”制度,这是审计制度的雏形,具有近代意义上审计一词,据考证, 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敕书中。 1912年民国政府在国务院下设审计处,1914年北洋政府改审计 处为审计院,同年10月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审计法》。1982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实行审 计监督制度。自2000年以来,国家审计署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国家 审计基本准则》以及若干通用审计准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审计法律 规范体系。 二、审计的概念体系 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学者对审计概念体系都提出了不同 的观点,1961年莫兹和夏拉夫的《审计理论结构》开创了这一领域 的先河,他们构建了由“哲学基础、八项审计假设、五个基本概念、 规则和实际应用”5个要素组成的审计理论结构模型。 [1]1999年《中 国审计体系研究》一书变化了一个角度,借鉴哲学研究和法学研究的 基本方法,从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环境等角度对审计理论框架 提出了新的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