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中的家乡南通[修改版]
第一篇:近代史中的家乡南通近代史中家乡南通 ——范裕蓉、孙丽、周阳、夏仰通 南通简介:南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抵黄海,南望长江,"据江海之会、
第一篇:近代史中的家乡南通 近代史中家乡南通 —— 范裕蓉、孙丽、周阳、夏仰通 14 南通简介:南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个沿海城市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南部, "" 东抵黄海,南望长江,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地处长江三角洲北部,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州 “” 隔江相望,被誉为北上海。在中国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 “ 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 ”“” 第一,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近代史中南通的文化发展 南方文化对南通的影响较大,南通方言中,说吴方言的人最多,南通京剧属于南派京剧,老百姓普遍 “”() 供奉观世音菩萨。北方人往往把南通人看作是江南人,而南方人则常常把南通人视为北方人江北人,这 ——— 一错位恰恰显示了南通作为南北过渡地带的文化特征,南北文化兼而有之南风北韵。 通剧 “”“ 通剧是南通地方戏曲剧种。原为僮子戏,它源于上僮子。所谓僮子即民间职业巫师,发源于楚越的以 ” 舞降神的巫觋与当地的方言、文化、风俗、民情交融,同化逐渐形成了有鲜明南通地方色彩的古巫觋的另 ── 一个分支南通僮子。僮子在乡间从事迷信活动上僮子的过程中,把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说唱神鬼词句 及七字调、古儿书唱本加工后,化妆登台,串演戏文。它以南通方言加锣鼓伴奏的演唱、粗犷的唱腔和通 “” 俗易懂的唱词,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僮子的做劝(劝世文)演戏,尽管纯朴得过于简陋,粗糙得近乎原 始,但它却千真万确是典型的民间剧,并拥有数十万计的观众,长演长盛,历久不衰,象南通这样地处沿 海地区,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城市,南通僮子依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原始、古朴的风貌,这简直令人 不可思议。建国后,僮子摒弃其祭神驱鬼的迷信内容,利用其说唱形式,演现代剧,推陈出新,逐步 , 改造成为通剧在编导、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都有提高。近年来,南通僮子不仅被列为专门课题重点研 究,而且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重和兴趣。 南通侗子会 “”“” 从前,南通郊乡每年秋熟登场之后,总要举行侗子会,又叫圩塘会,由圩塘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主持, “” 选定在月中望日,邀请侗子演戏,借助天灯,寻求欢愉。 “”“”“”“ 侗子会开始,高竖黄龙旗,由主持者点香开坛,请来侗子围场做杂技表演:攻火圈、钻火刀、划 ”…… 虎跳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圩塘中若有此技艺者,也可献艺凑趣。下午由主持者率领,举行一种 “” 叫收灾的活动来庆祝丰收。夜晚以皓月当灯,还挂荷花宫灯助明,由侗子演戏。戏目大多取材民间口头说 唱,或七字唱本,以制恶扬善的劝世剧居多。 “ 据说,清嘉庆年间,通州一侗子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和一副响亮的嗓子,抓住患者心理说唱包公赈 ”“” 粮,治愈了县官老母的忧郁症。老母拉着儿子一起听唱本,儿子如梦初醒,减免了百姓赋税。从此,侗

![近代史中的家乡南通[修改版]](https://wkimg.docs.qq.com/img/0Eo7VMHxpYcjG7MvRPVc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