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

2024年《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 2024年《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1  城厢镇幼教中心新毛幼儿园丁莉记得在曾经在我还是一名师范大学学生时读过一本名为《你在听吗?》的书,其中故事的内容让我记忆犹

2024年《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 2024年《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1 城厢镇幼教中心新毛幼儿园丁莉记得在曾经在我还是一名师范大学学生时读过一本名 为《你在听吗?》的书,其中故事的内容让我记忆犹新:一位小男孩趴在地上,表情认真而 又凝重,过路人很奇怪,问他干什么。他抬起头说:“过来,你听蚂蚁说话的声音!”路人 笑了笑,说不可能,但男孩坚持说是真的。当时就令我漠然感叹:随着我们一年年长大,能 听见的声音只是那种用物理名词分贝来描述的声音,而我们的感知却在一天天的衰弱。而今 阅读《老师你在听吗?》这书以后,我的这种感觉又一次袭来。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倾听、被 呵护,回想起我的童年时光,又何尝不 是有这样的渴望,如今自己做了老师,将心比心,我做到了吗?我想更多的只是赋予了 形式,而少了一些实在真实的东西。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学习不是一个学习者被动接受知 识、被灌输知识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学习者主动理解新信息或新经验的更为复杂的、动态 的过程。”这句话强调了幼儿应是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没错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 将发挥幼儿活动的主体性挂在嘴边,可是我们仍会把理论当成是学习的目标,让幼儿掌握所 谓的“知识”。我们在教学中会不自己的为所提的问题设定一个“标准答案”。如果孩子回 答的不是那么就会让孩子继续回答直到满意为止或者是稍微改变之后再提问。更有甚至老师 会终止了他的回答或忽略掉这个孩子的回答。 其实这两种情况都会让孩子比较沮丧,表现欲望减弱,也有可能发生更严重的事情就是 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反思教学活动,往往是以师幼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的,而我还愚蠢 的将提问的部分看做是对幼儿的引导。其实是否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呢?让幼儿自己发现 问题,将问题提出并尤大家一起讨论得出答案。其中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是在用自 己的已有经验图式与新经验相冲突。而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则是幼儿将两者想融合的过程。 总之,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表达的空间,多给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孩子在各种观点的 碰撞下产生智慧的火花。 2024年《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2

腾讯文库2024年《老师,你在听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