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趣味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所在位置。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 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所在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 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所在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四人小组(依次编号1—4号),每组一只茶杯、每人4张照片、一 个空矿泉水瓶。 【教学方法】 媒体设境,故事引入;动手操作、观察辨认。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盲人摸象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 事。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 吗?那大象到底是是不是他们所说的那个样子呢?他们只摸到大象身体的一部分, 他们所描述的样子是片面的,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的观察 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照片,激活经验。 1.观察教室照片。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 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 (板书:相同的物体) (2)拍的是同一个教室 (板书:不同的样子) 为什么拍出来的样子会不一样呢? (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下面的两张照片哪张是在教室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哪里拍摄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