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塘下镇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塘下镇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

故选:B.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塘下镇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 【点评】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艾滋病的致病机理,浆细胞的功能,HIV的 解析 遗传信息传递,属于中档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401.5 3. 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 题目要求的。) 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 1. 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参考答案: 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C 【考点】88: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B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分析】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 C (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2. 关于HIV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 A.HIV主要侵染T细胞,对其它细胞也有亲和力,引起相关组织的破坏 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 B.当HIV侵入人体后,会被浆细胞识别,引发人体发生免疫反应 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C.HIV病毒的核酸逆转录后可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具有较长的潜伏期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D.HIV在体外生存能力极差,可用含淋巴细胞的培养液体外培养HIV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参考答案: 【解答】解: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据此不能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 B 系,黑色可能为显性,也有可能为隐性,A错误; 【考点】E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B、根据“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栗色为显性,B错误; 【分析】艾滋病病毒为RNA病毒,可通过逆转录形成DNA整合到宿主细胞内,然后通过转录和翻译形 C、若显性基因频率和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目多于隐性个体数目,因此该种群栗色与黑 成相应的蛋白质;由图乙可知,HIV最初侵入人体时,T细胞参与的免疫可清除大多数HIV,但随着 色个体的数目相等时,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C正确; HIV浓度增加,T细胞不断减少.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据此不能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栗 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 色可能为显性,也有可能为隐性,D错误. 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故选:C. 【解答】解:A、HIV主要侵染T细胞,对其它细胞也有亲和力,使得宿主细胞死亡,A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基因频率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判断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 B、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 法;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C、HIV是逆转录病毒,逆转录形成互补的DNA,并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具有较长的潜伏期, C正确; 4.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几个著名经典实验中,在实验设计思路中最关键的是 D、HIV在淋巴细胞中增殖,离不开T淋巴细胞,D正确.

腾讯文库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塘下镇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