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文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文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考查范围:必修Ⅱ第1课---第9课考生注意: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条形码贴在答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文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 考查范围:必修Ⅱ第1课---第9课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上。 2. 第I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二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 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一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此题共20道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特点 2、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以下关于小农经济的表达,正确的有( )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它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 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 好囡好〞、“早稻水上漂,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五那么 农谚反映了( ) 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 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 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 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 B.农具与技术的改良 C.郡县制的普遍建立 D.土地私有制确实立 5、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 ) ①西周 ②北魏 ③唐朝 ④明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廛:卖东西的 店铺)〞。这一现象的积极意义在于( ) A.佃农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 B.佃农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消失 C.佃农与市场发生关系,获得实际利益,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D.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 7、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客观条件是( ) 1

腾讯文库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文
腾讯文库腾讯文库
search
课件
教案
试卷
日记
论文
读后感
中考
高考
考研
雅思
托福
行测
申论
面试攻略
AI
大数据
新媒体
登记表
合同
协议
委托
美食
司法考试
求职招聘
工作汇报
入职培训
实习报告
思想汇报
调研报告
旅游攻略
读书笔记
立享超值文库资源包
我的资料库

file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文本文由万文网提供

编辑文档编辑文档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考查范围:必修Ⅱ第1课---第9课考生注意:1.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上。第I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二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20道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特点2、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以下关于小农经济的表达,正确的有()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④它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要知五谷,先看五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草子正当时〞、“种好稻好,娘好囡好〞、“早稻水上漂,晚稻插齐腰〞、“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以上五那么农谚反映了()A.劳动人民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劳动人民懂得尊重自然规律C.农业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生产部门D.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农具与技术的改良C.郡县制的普遍建立D.土地私有制确实立5、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①西周②北魏③唐朝④明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廛:卖东西的店铺)〞。这一现象的积极意义在于()A.佃农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B.佃农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消失C.佃农与市场发生关系,获得实际利益,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D.佃农获得产品的完全支配权7、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客观条件是()1
A.相对而言稳定的社会环境B.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C.南北朝对峙局面的形成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传8、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富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南方商品经济水平较高B.江浙一带统治者重视人才培养C.江浙地区人杰地灵有良好的文化气氛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了文化重心的南移9、以下有关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西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把煤作为冶炼燃料的明确记载C.南北朝时期灌钢技术使兵器更加锋利D.秦汉时期开始用淬火技术处理铸铁10、1980年,湖南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包含“嫦娥奔月〞内容的帛画(以下图),由此可以看出()①丝织品是当时百姓的主要衣料②汉代丝织品到达了很高水平③汉代的绘画水平已经相当高超④中国人二千多年前的飞天梦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在中国古代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以下分类正确的选项是()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青铜器—唐宋/棉布—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唐宋/陶瓷—明清/棉布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1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说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经济恢复B.商业畸形开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13、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A.城市商品经济的开展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C.农业和手工业的兴旺D.重农抑商的政策14、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末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张三正为他儿子准备上学堂的学费。于昌明不知道在这种情形下,主角应该使用何种货币。请根据历史知识,为张三判断最有可能的货币是()A.纸钞B.金币C.银两D.布帛15、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江南农村人口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商品经济相当繁荣16、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新旧转型的趋势,最主要的表现是()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资本主义因素萌芽产生C.农耕经济的高度开展D.大量工商业市镇的兴起17、清末的海禁政策对中国开展造成的影响是()①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②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开展2
查看剩余全文
复制全文
复制全文
全屏阅读
全屏阅读
下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