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第五版陆德源

使用教材:《医学微生物学》陆德源主编,第5版(国家21世纪规划教材)学时分配:理论授课52学时;实验:28学时。第1篇 细菌学第1、2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细菌形态大小、结

使用教材:《医学微生物学》陆德源主编,第5版(国家21世纪规划教材)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52学时;实验:28学时。 第1篇 细菌学 第1、2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与生理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细菌形态大小、结构和种类及其生物学意义。 2. 熟悉细菌营养的类型、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速度和细 菌生物氧化代谢的特点。 二、 学习要点: (一) 细菌的大小、形态与结构 辨别和记忆: 1. 微生物的概念:必须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测量单位是微米(μm). 2. 形态:3种:球菌(1μm):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和叠球菌等;(2)杆菌 (1-5×0.3-1μm):如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等;(3)螺形菌:包括弧菌、螺菌和 螺形菌,如霍乱弧菌、鼠咬热螺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等。 理解: 1.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细胞壁的功能。(容易出大题) 2.细菌特殊结构的种类及生物学意义。 应用:细菌形态结构特征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二)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辨别和记忆: 1. 厌氧菌: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如破伤风梭菌。 2. 细菌的繁殖方式:一般是简单的二分裂,个别以分枝,如结核菌。 3. 细菌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理解: 1.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 充足的营养;(2)适宜的酸碱度;(3)合适的温度;(4)适意的气体。 2.厌氧菌厌氧原理: 第4、5章 噬菌体 细菌的遗传变异 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 1. 熟悉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 2. 熟悉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明确细菌耐药性的形成原因 二、 学习要点: (一) 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 辨别和记忆:细菌遗传变异的类型 1. 基因突变、 2. 基因转移与重组:转化、转导、溶原性转换和接合。 3. 表现型变异:毒力变异、抗原变异和耐药性变异。 +- 4.基本概念:转化、转导、溶原性转换、接合、噬菌体、F、F菌、F质粒的概念: 理解: 1. F质粒转移特点:可经性菌毛结合转移,可形成高频重组转移 2. 噬菌体与宿主细菌的相互关系。 应用:细菌形态结构变异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细胞壁、荚膜、鞭毛和芽胞变异的意义。 (二)细菌遗传变异的医学意义 理解: 1. 细菌毒力变异的医学意义:减毒株制备疫苗、从无毒株转变为有毒株制备白喉外毒素和基因工程 中,为人类利用和服务。

腾讯文库医学微生物第五版陆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