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过司法考试上培训班 民事纠纷逐年增多
为过司法考试上培训班 民事纠纷逐年增多 本报讯 今天是xx年全国司法上报名第一天,由于今年的司法考试首次允许应届大三学生参加考试,预计报名考生大大超过往年。与此相应,各种司法考试培训班也竞相展开招
为过司法考试上培训班民事纠纷逐年增多 本报讯今天是xx年全国司法上报名第一天,由于今年的司法 考试首次允许应届大三学生参加考试,预计报名考生大大超过往 年。与此相应,各种司法考试培训班也竞相展开招生宣传攻势,参 加培训班,提高通过率,成为不少考生的选择。不过,考生和培训 班之间的民事案件逐年增多,昌平法院法官提醒考生防止权益受 损。 司法考试参加人数逐年增多,专业难度加大,而相比之下通过 率却比较低。一些辅导机构在进展宣传时有误导,导致考生与培训 机构发生纠纷。昌平区是北京市司法考试培训比较集中的地区,昌 平法院受理的考生与培训机构之间的民事案件逐年增多。通过对此 类案件的总结,法官梳理4类纠纷,提醒考生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一 定要认真甄别,防止耽误珍贵的备考时间。 1授课教师里没有名教授不少培训机构首打权威效应,在培训 教师里会列出许多著名的法学家,以此提高培训机构的权威,而许 多考生就是冲着这些名牌教授去的。但在上课时,考生会发现授课 教师里并没有那些知名教授。受到质疑时,培训机构往往会说,知 名教授确实是他们聘请的老师,但不是这个班的老师。 2通不过考试就退还学费这点对考生很有诱惑力,但是,考生 要求退费时会发现,培训机构会在文字上做文章,不会全额退还。 一般情况是,培训机构愿意退还学费,但往往要扣除资料费,而资 料费的价格往往到达两千元。 3花钱买“内部信息”上当一些培训机构打出有内部信息的旗 号,向考生推销自己的辅导班或者是绝密资料。许多考生抱着幸运 的心理花钱去购置这些内部信息,但往往上当受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