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减负 何为负?如何减?素材

减负:何为负?如何减?——一线教师关于减负的实践性思考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减负是一线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然而在实践中一线教师对“什么是负?如何才能减负?”这些

减负:何为负?如何减? ——一线教师关于减负的实践性思考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减负是一线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 然而在实践中一线教师对“什么是负?如何才能减负?”这些基本问题的理解还有待遇提高。有任务就有 负担,减负主要是指减低无效负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减少其智力、体力和心理方面的无效负荷是减负 的必由之路。唯有深入反思实践中无效负荷的形成途径,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实现减负的目标。 关键词:减负 有效负荷 无效负荷 减负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论述义务教育发展任务时明确提出,“减 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 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作为 义务教育阶段的一名一线教师,减负无疑已成为我 们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何为负?如何减?”这些基本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厘清。 一、何为负? “学校学习是否可以无负担运行?”这是在思考减负问题时必须回答的问题。以汽车为例,假如一辆 汽车其发动机能够提供的推力为1000千克,汽车自重为900千克。那么他的有效载荷就为100千克。汽车 能否不拉任何东西?答案是不能!因为汽车之用就在于拉东西。实际上负担是由任务决定的。当人们选择 了执行任务,也就必然地选择了承载负担。因此可以说,减负绝不可能达到负担为零,因为假如这样,那 么任务就永远都不可能完成。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必须承担起负担,然而就像汽车一样,当我们考察汽车 的效能时,我们总是希望它能多拉快跑。这时我们需要考虑不是将汽车的负担减低为零,而是如何在既定 的推力下加大其有效载荷。即如何减低该汽车的自重从而使其有效载荷相对增加,如从900:100变为 500:500等。同理,当我们谈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时,命题的本质应为”如何减轻中小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所形成的无效负担?“ 学生学习必须付出智力与体力,同时作为一个健康的人,必然要有情感、意志的参与。因此,我们可 以粗略地将学生的负担划分为有效负荷、无效负荷两大类及智力负荷、体力负荷、心理负荷三大领域,精 确表述见下表: 智力负荷 体力负荷 心理负荷 有效负荷 智力有效负荷 体力有效负荷 心理有效负荷 无效负荷 智力无效负荷 体力无效负荷 心理无效负荷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合理的关注点应当是如何从智力、体力、心理三个方面降低学生的无效负荷,从 而使学生学习的总体负担得到减轻。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怎样的负担才能算为无效负荷呢?这主要应取决于我们要实现的目标。纲要 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 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 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 根本标准。””义务教育要”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义务 教育质量“。因此,凡是因不“严格执行课程方案”而产生的负荷均为无效负荷,应当设法减低。同时凡 是那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的负荷则属于学生必须担负的有效负荷,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 这部分内容不仅不应当减,反而应当理直气壮地加大。 1

腾讯文库高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