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bAAA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要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诗词格律知识,作为教师要能教好这一部分内容,其实关键只有两个:首先要熟记平仄格式,其次要会辨别具体字的平仄。 (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分三点来对学
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 要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诗词格律知识,作为教师要能教好这一部分内容,其实关 键只有两个:首先要熟记平仄格式,其次要会辨别具体字的平仄。 (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分三点来对学生进行讲授。即 1、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及其来历: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平仄 a(实际上都等于是在五言句式前面加上 ? 平平仄仄平 B?(仄仄)平平仄仄平B 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就构成七言格式。) ?平 平平仄仄 b?(仄仄)平平平仄仄 b ?仄仄仄平平 A?(平平)仄仄仄平平 A 五言的四种句式又可以看作是先由四言构成: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就构成了五言,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后相反”。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后面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不能出现三平调,所以加在后面的 要相反。 ,、必须符合“对”和“粘”的要求,以达到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 “对”的要求体现了一句诗中平仄的交替变化,而“粘”的要求又使上下联之间有 了一定的联系。写出了第一联也就不难按照“粘”的规则写出第二联、第三联和尾 联。 ,、在不“犯孤平”和出现“三平调”前提下,可以按照所谓“一、三(五)不 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在每句一、三或五字的位置上灵活变通,可平可 仄。但二、四、六字则不能通融,该平就必平,该仄就要仄。因此,“一三五不 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不完全正确的。它固然指出了格律诗的一三五字位置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