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指出城市规模扩大的外部正效应远远大于负效应,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大城市比在中小城市发挥的作用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与实 证分析,指出城市规模扩大的外部正效应远远大于负效应,城市化水平对 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大城市比在中小城市发挥的作用更大。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增长;人均GDP 中图分类号:F0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 04-00-01 劳动力流动。1949-1976年,城乡隔离的人口政策使得劳动力从农村 到城市的流动受到了严格限制,城市化水平偏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历 快速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增加,轻工 业和服务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在城市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城市 在空间和数量上都得以迅速发展,大约有3亿农民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 城市化水平增加了近30个百分点;但与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相比,城市 化水平依然偏低,原因在于中国收入的增长超过了城市化的发展。阻碍我 国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城乡劳动力流动的诸多限制。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与水平 工业化与城市化。1952年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5.1个百 分点;其后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建成了一批工 业基地,而此时城市仅仅是作为工业基地的形式而存在,城市功能被大大 削弱;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备战而实行的“山、散、洞”策略,使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