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力量读后感
艺术的力量读后感_艺术的力量[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读过《宋史》的人都知道,王安石和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同朝为官的两人,却在新法的推行与反对声潮中,站在各自的立场,彼此针锋相对
艺术的力量读后感_艺术的力量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读过《宋史》的人都知道,王安石和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作为同朝为官的两人,却在新法的推行与反对声潮中, 站在各自的立场,彼此针锋相对。早在变法之初,苏轼就持坚决 反对的态度,对新法进行了激烈全面的攻击,指责王安石此举会 招致国家的败亡。这当然引起了王安石的强烈不满,两人开始互 相诋毁,最后发展到王安石不惜编造一个莫须有的乌台诗案,差 点令才华横溢的苏轼冤死。 就是这样两位势不两立的生死对头,却在苏轼的冤狱平反 后,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苏轼被贬汝州,路过金陵,竟然抛弃 成见去拜谒了已经罢相下野的王安石。史书上说两人同游名山, 尽论文章学术,互相诗词唱和,甚或谈佛说禅,气氛相当融洽, 俨然是相交多年的挚友。倘从思想上推断,这本应该是不可能的 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敌视的两人有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 洒脱呢? 我想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同的认知,就是对文学艺术的追 求。可以说这是一根看不见的红线,将他们不知不觉牵引到一起, 继而产生心灵的共鸣。王安石对苏轼政治信仰上的歧见可谓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