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试论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人文倾向

试论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人文倾向“ 论文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人本主义教育 主要观点 提出背景 价值意蕴 论文摘 要: 我国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针对目前我国中小

试论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人文倾向 “ 论文关键词: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人本主义教育 主要观点 提出背 景价值意蕴 论文摘 要: 我国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针对目前我 国中小学课程的弊端和社会发展对课程提出新的需要而进行的。本文探讨的是 现代人本主义思潮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教育的本原意义就是人文教育。只是到了近 代,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特别是戊戌变法和五四新文 化运动以后,为了向西方国家学习而主张教育全盘西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 统教育持否定的态度,致使教育的人文性越来越被掩盖,甚至被忘却。人类在 尽情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福祉时,不得不面对地球被污染,战争在继续, 贫富差距依然巨大等问题。传统文化被抛弃,精神家园惨遭践踏,人类似乎迷 失在茫茫的宇宙之中。于是,我们领悟到,科学并不是一切;人文,是解决人 类终极问题的良药。人文课程,终于再次被列入了终生教育的“菜单”。 一、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主要观点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对立的现代西方教育哲 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深受科学主义教育思潮 的影响,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学生厌学、青少年犯 罪、道德水准下降等,人们对学校教育产生了不满,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在 20世纪70年代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潮进行批判,提出“学校人性化”的口号, 其影响极大,主要观点如下: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应该定位到人的发展上来。无论是教育目 的还是教育过程,都应该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反对把学生当作工 具、当作“人力”来培养。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和“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方 法。

腾讯文库精选试论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人文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