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南省信阳市汇龙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年河南省信阳市汇龙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要讲词的欣赏,不能不提到“境界”的艺术理论问题。“境界”一词,虽非王国维氏所创
2021 年河南省信阳市汇龙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 析 353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要讲词的欣赏,不能不提到“境界”的艺术理论问题。 “境界”一词,虽非王国维氏所创,但专用它来讲究词学的,自以他为代表。他认 为,词有境界便佳,否则反是。后来他又以“意境”一词与之互用。其说认为,像宋祁的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欧公的“绿杨楼外出秋千”,着一 “出”字而境界全出矣。这乍看很像“炼字”之说了,细按时,“闹”写春花怒放的艳阳 景色的气氛,“出”写秋千高现于绿柳朱楼、粉墙白壁之间,因春风而倍增骀宕的神情意 态。究其实际,仍然是我们中华文学艺术美学观念中的那个“传神”的事情,并非别有异 义。 我们讲诗时,最尚者是神韵与高情远韵。神者何?精气不灭者是。韵者何?余味不 尽者是。有神,方有容光焕发,故曰“神采”。有韵,方有言外之味,故曰“韵味”。试 思,神与绘画密切相关,韵本音乐声律之事;因之无论“写境”(如实写照)“造境” (艺术虚构),都必须先有高度的文化素养造诣,否则安能有神韵之可言?由是而观,不 难悟及:只标境界,并非最高之准则理想;盖境界本身自有高下雅俗美丑之分,怎能说只 要一有境界,便成好词呢? 龚自珍尝笑不学之俗流也要作诗,开口便说是“柳绿桃红三月天”,以为俗不可 耐,可使诗人笑倒!但是,难道能说那七言一句就没有任何境界吗?不能的,它还是自有 它的境界。问题何在?就在于没有高情远韵,没有神采飘逸。可知这种道理,还须探本寻 源,莫以“境界”为极则,也不要把诗词二者用鸿沟划断。比如东坡于同时代词人柳永, 特赏其《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以为“高处不减唐人”。 这“高处”何指?不是说他柳耆卿只写出了那个“境界”,而是说那词句极有神韵。境界 有时是个“死”的境界,神韵却永远是活的。这个分别是不容忽视的分别。 大者如上所述,细者如古人因一字一句之精彩,传为盛世佳话,警动朝野,四处歌 吟,这种民族文化传统,不是不值得引以为自豪和珍重的。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序言》) 1.下列关于“境界”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