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之宋词名作精选蝶恋花苏轼素材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 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评析] 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 引出妙理,发人深省。上片为时令背景。尽管柳绵将尽,春事无多。然而燕子低昂,绿水环 绕,芳草从生,透露出夏日初临的大自然的生机。下片是在如此明丽的环境中一个“多情却 被无情恼”的小小插曲。墙里墙外的两种人本不相涉。但一方无情,一方多情,导致了一场 感情风波。《诗人玉屑》卷二一引《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 因为苏轼借此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行人与佳人的遭遇固属偶然。“多情却被无情恼”却有 普遍性与必然性,在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两者关系中是经常发生的。人们或许有过多次类 似经验,由于不了解“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许多烦恼由是而起。然而无情是物的本性, 多情是人的本性。它们始终是难以统一的。苏轼说自已作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能出”。 这固然因为他天份高,同时也由于他学养湛深,所以能随处触发,皆成妙谛。这首词写景、 记事、说理均极自然,佳人行人的插曲全如信手拈来,但一经慧光所照,寓庄于谐,就顿成 妙解,发掘出其间的哲理内涵。这真是苏轼作诗词的一大本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