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形态下的产业分类与计量研究毕业
知识经济形态下的产业分类与计量研究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结构性的变化,而二战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必然引起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第一次产业中的科技含量在增加,第二次产业服务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
知识经济形态下的产业分类与计量研究 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结构性的变化,而二战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必 然引起产业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第一次产业中的科技含量在增加,第 二次产业服务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另一方面是第三次产业的内涵、总量及其知识化程度在迅速扩大,以至于其在社 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及其重要程度逐步超过第一、二次产业。在农业生产、 经营与服务“一条龙”的情况下,产值、劳动力就业比例等在统计上就很难将各 产业截然分开。而第三次产业中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在第二次产业中的作用 份额的不断增大,又使三次产业划分无法反映当今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很显然,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独特性使人们按照其性质对其进行独立的统计与分析,这样 对原来的三次产业划分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影响,对原来的产业结构带来冲击, 导致人们对产业结构理论与产业分类方法的进一步思考。 此外,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第三次产业所包括的内容也越来越庞杂。 本来第一、二次产业之外的所有产业都归入第三次产业,而这些产业的差别极为 悬殊,从日常生活服务业到复杂的科技部门,从简单的修锅补盆到最繁杂的为航 天事业服务的数据库都包括在内,饭店、理发店、报社、科研机构、咨询部门、 政府机关、军事单位和商贸公司等应有尽有,五花八门,这就很难总结出它们的 共同特征和发展规律,从而难以制订出共同的政策和管理方针。由此,也需要对 三次产业分类方法进行修正、补充和发展。 事实上,作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最初思想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阿·费希尔在 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他将初级阶段生产的产业称为primary industry,处 于第二阶段的产业叫做secondary industry,处于第三阶段生产的产业叫做 tertiary industry。费希尔所用的这三个单词,primary有最初、初等的含义, secondary有中等的含义,tertiary有第三级的含义。所以,翻译也有“第X个 产业”(简称第X产业,反映产业发展时序)与“第X次产业”(反映产业的演 进层次)两种,只是历史的局限,当时只划分为三个先后层次。面对产业不断分 化、发展、演进的实际,我们可将这种划分引伸为按产业的发展时序分类与按产 业的生产力层次分类,前者可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航天产业、 生物产业、海洋产业等,其中农业为第一产业、工业为第二产业、服务业为第三 产业、信息产业为第四产业、航天或生物产业等为第五产业。后者可分为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