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回避策略在二语教学中的积极应用(整理版)

回避策略在二语教学中的积极应用回避现象作为一种理论最早是由语言学家Schachter (1974)提出 来的,她认为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异导致了回避现象的出现。学生如果 发现目标语中的某一结构复杂而难以掌

回避策略在二语教学中的积极应用 回避现象作为一种理论最早是由语言学家Schachter(1974)提出来 的,她认为母语和目的语的差异导致了回避现象的出现。学生如果发现目 标语中的某一结构复杂而难以掌握,他们可能会避开这一结构的使用。从 本质上来说或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回避是一种学习策略,也是一种交际策 略,是指使用者用第二语言说话或写作时,经常避免艰涩的词 汇或结构,而使用较简单、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或结构。那么,在 外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使用回避策略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 达到特定的教学效果。 2 .情感过滤假说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个人的情感因素也会对二语的习得产生影 响。一些学者普遍认为,认知和情感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 面,二者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不可忽视的联系情感过滤假说,因此有人主 张把认知和情感综合起来研究。 Krashen在1977年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theaffective filterhypothesis),旨在解释情感因素如何影响外语学习的过程。他认为 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他学习中所得到的综合输入 (comprehensiveinput)的一种心理障碍(Krashen,1981)。情感障碍是以 一种阻碍外语学习的心理机制存在的,因此对学习者而言,如果有情感障 。 碍,就算给他输入再多,再合适的语言信息输入也是徒劳的语言输入

腾讯文库【精品文档】回避策略在二语教学中的积极应用(整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