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教学论文标新立异的黄老邪
“标新立异”的“黄老邪” ——正确看待中学生的“另类”行为苏明亮【案例】黄小华在上高中以前,一直是学习的佼佼者。他的小学与初中生活几乎都是在同学们的羡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标新立异”的“黄老邪” ——正确看待中学生的“另类”行为 苏明亮 【案例】 黄小华在上高中以前,一直是学习的佼佼者。他的小学与初中生活几乎都是在同学们的 羡慕中、在老师和家长的欣赏中度过的。自从升入高中后,黄小华忽然发现身边的每一个同 学都是学习高手,尽管他已经很努力,但学习成绩仍然一般。让黄小华难以忍受的是,再也 找不到被老师重视、被同学羡慕的感觉,再也没有人欣赏自己了。 有一次,小华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段台词:“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只有学会标新立 异,与众不同,别人才会看好你,只有你说一些独出心裁的话,别人才会认为你话中有玄 机……”他兴奋地以为找到了引人注目的窍门,并立即决定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和风格。 小华把头发剪得很短,染成黄色,衣着改成80年代的复古样式,还特意买了几本黑格 尔、尼采等哲学大师的书,以便在和同学聊天的过程中,时不时显露两句别人听不懂的语句。 小华本以为可以借此来提高大家对自己的关注度,没想到,同学们一个个更加远离自己,而 且还送给他一个外号——“黄老邪”!最近,就连从小和自己一起上学的邻居小D也对他“敬 而远之”了。小华很苦恼,自己只不过是想借此来提高人气,真不明白为什么会弄巧成拙? 【分析与思考】 其实,几乎每一所中学学校里,都会有要么穿着古怪、要么行为另类的学生。类似这种 现象,我们可以归纳为中学生的“标新立异”行为。 “标新立异”同时包含褒、贬两层意思。第一层含义是指外在行为上的,肤浅的,违反 常规的,且可能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消极影响的行为表现,例如上述案例中小华的行为表现。 第二层含义是在世人认可基础上的,对人对己对社会发展有益的,不囿于常轨、敢于与众不 同的,应当提倡的行为表现,例如科学创新。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需要,都有被别人尊重认可的需要,都有 自主发展的潜能。中学生的“标新立异”行为大部分都是为了重新获取别人对自己的认可,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是青少年积极向上的需求表现。这种“标新立异”的出发点,本身并没 有错,不少心理学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认为,这是青少年的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然而,由 于当前青少年身心发育不成熟,部分青少年学生很容易片面地看问题,学东西断章取义,“标 新立异”得很不得当,不但没有带来良好的期待效应,反而会给自己带来许多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