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修改版]
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思说过:“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新课程改革着眼于生命意识的呵护、民族创新能力的提升,着力于人的发展环境的改
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 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思说过: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场。新课程改革着眼于生命意识的呵护、民族创新 能力的提升,着力于人的发展环境的改善、精神空间的拓展、人格、人性等全面均衡的发展,明确提出艺 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而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基础学科,具有明显的文化载体这一人文性质,这就决定了 语文学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还要接受文化 知识的传授和思想品质的渗透。让德育和智育协调发展,这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提高学生思 想道德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始终把学生的思品教育放在自己教学过程的首要地位,而新的课程标准、新 的教材也为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模本。 一、以情感入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人活在世上大都追求美好的人生,而美好的人生需要有崇高的理想,因为它是人生前进的精神支柱。 “” 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一个重要阶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可从情感入手,让学生在文 章中激起自己内心情感的波澜,从而树立远大理想。例如《理想》这一文时我就非常重视创设情景、使学 “ 生入境入情,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导入上,我从希望能看到自由的太阳辉煌地照耀的角斗士斯巴达克思, ‘’‘’ 到追求天下大同的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从预见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徘徊的马克思,到领导中国革命取得 „„ 胜利的毛泽东;从李大钊到董存瑞这些人物的事迹入手。告诉学生他们都曾为实现美好的人类的社会而炽 热追求,在人生道路上一往无前,并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奋斗终身。这个导入语就为学生学习这一课定下了 情感基调,激起他们内心的涟漪。 “”“” 在这一过程基础上,我也重视从动情到晓理过渡。在教导时,引导学生明白崇高的理想常常会赋予 “”“” 那些致力于人格完美、道德高尚、为人类奉献爱心的人。从三过家门面不入的大禹、仁爱忠善的孔圣人 “” 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雷锋、孔繁森、李素丽等。这些人无一不是实现人生最高道德理想的楷模! 他们的声名与他们的奉献的爱心永存。而与之相反,滚滚红尘中,也有人追求卑下的理想,比如有的人追 „„ 求享乐,玩世不恭,醉生梦死;有的人向往自由自在,随波逐流,逢场作戏以此对比告诫学生人活在世上, 毕竟不只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希望学生能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二、磨砺学生的坚强意志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意志的锻炼和培养。而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半幼稚、半 成熟时期,意志品质相比于过去有所提高,但自制力不强,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缺乏毅力, 有时甚至会应付了事,我们要对他们加强意志品质的教育,更何况坚强的意志对一个人的一生的成才都有 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意志过程及其心理特点,逐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薄弱,从而更 好地完成对学生一生的教育工作。 1 、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 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课外阅读中就包含着许多显性 或隐性的德育素材。《荒岛余生》中的鲁宾逊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著的人,并且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修改版]](https://wkimg.docs.qq.com/img/YIbfCLjqCHDeeAGYXaxK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