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教育论文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教育论文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修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教育论文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 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能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修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 解。应该说,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 环,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法宝。可是在当今的作文教学中, 重写前指导、轻写后修改的情况非常普遍。那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 对自己的习作进展修改呢? 传统作文教学中,差不多都是教师预先设置一个写作情境或题 目,然后对学生做点方法技巧等写作方面的指导,学生按照教师的 点拨开始写作,一番绞尽脑汁的冥思苦想后完成习作,从而也就认 为万事大吉,剩下的就只是语文老师的事了,甚至有的同学连自己 写的什么内容过后都不记得了,更不用说读读改改了,这样的后果 可想而知。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想尽方法让学 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人包括那些文学大家,写文章都不是一 挥而就的,而是一个反复琢磨、不断修改的过程。“好文章是修改 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就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 磨也。”还有诗词中对这方面的阐述也非常多:“文章不厌千回 改,佳作常自次中来。”“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近代著名 学者吕叔湘说:“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曾经修改他们的作品三遍五 遍乃至十几遍才定稿,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我们应该向他们学 习。”老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讲名人修改推敲文章的典故,诸如王安 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字的推敲斟酌;左思呕心沥血, 10年写成《三都赋》,使洛阳为之纸贵;旷世奇文《红楼梦》的作 者曹雪芹,“批阅五载,增删五次”,方才成就此文学的巅峰之

腾讯文库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