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对中国刑事证据立法的反思1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对中国刑事证据立法的反思(1)   【摘要】  我国现有刑事证据立法草案在立法理念、立法技术、立法内容上存在诸多缺陷,刑事证据制度应当解决中国式问题,正视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潜规则”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对中国刑事证据 立法的反思(1) 【摘要】 我国现有刑事证据立法草案在立法理念、立法技术、立法内容上 存在诸多缺陷,刑事证据制度应当解决中国式问题,正视司法实践中 的“证据潜规则”;制度的形成具有不确定性,只有调整利益机制才 能解决潜规则问题,按照设计、修改、验证、完善的思路健全我国的 刑事证据制度。 从实用主义角度和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看,上述观点无疑是 完全正确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发掘中国面临的真正的问题?我 们现有的立法方案能够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吗?笔者认为,发现我国刑 事证据司法中存在的不足和困境,也是学者们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 的刑事证据立法要正视这些问题的内在机理、发生成因和发展变化。 四、如何科学构建中国的刑事证据制度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不是靠法学家们一厢情愿拍脑袋或者苦思冥 想就能“起草”出的,制度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取决于诸多 因素。在中国,对于许多制度现在还谈不上解构,我们大多需要的是 建构。对此,苏力教授在《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关于马歇尔诉麦迪 逊案的故事》一文中,叙述了马歇尔诉麦迪逊的故事,揭示了美国联 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权产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认为马歇尔通过马伯

腾讯文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对中国刑事证据立法的反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