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素材

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情者,文之经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到\"睹物兴情\"(《诠赋》),\"情动而辞发\"(《知音》),\"情动言形\"(《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情者,文之经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谈到\"睹物兴 情\"(《诠赋》),\"情动而辞发\"(《知音》),\"情动言形\"(《体性》)等等,认为 情感是作家创作的前提;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前要情动于中。可见思想情感是 文章的灵魂。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也总是强调学生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可情感从何 而来呢?\"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沈之志远,霰雪 无垠,矜肃之虑深。……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人的某种主观情感是 需要在客观外界条件的激发,刺激,甚是碰撞中,才可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我们平时的作文 训练总是硬性给学生一个固定的题目或一些材料,这固然符合应试要求,学生面对这些题目 或材料,大脑一片空白,总是搜索枯肠,拼拼凑凑,写出的文章当然是索然寡味,作文成了 学生的一大痛苦。老师改起来更是头昏脑胀,兴趣淡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究其原因, 就是学生在作文中没有倾注自己的充沛情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一吐为快,尽情流淌 自己的情感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作文之前创设一定的条件或情景,让学生“情动于中”, 而后“辞以情发”,情到浓时,理到深处,文章自然就会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第一,以课文为基础延宕开去,通过指导启迪,引发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教材中有一些很好的文章,有富有哲理意蕴的,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教授这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体悟史铁生对命运,对生活,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热爱与深沉思考,真诚亲切的人 生态度,鉴赏作者恳切、深沉的语言,再结合《语文读本》理解作者的特殊背景和情感思路, 再补充史铁生在其他作品中有关生命、人生的思考和探询。如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说: “只是为了引也一个美丽的过程,人才设置了一个美丽的目的或理想。理想原本就不是为了 实现,而只是为了引出过程罢了。”在《好运设计》中说:“一个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 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因为坏运也无法阻挡你 去创造一个精彩的过程。”等等。补充小说《命若琴弦》的内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究, 让学生对史铁生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再引导学生以观看影片,阅读或老师讲述等方式走进《相约星期二》《美丽人生》《死亡日 记》等,让学生充分感受许多人在遭遇困境时他们的心理状态,他们是怎样承受磨难在困境

腾讯文库高中语文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