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

诗歌鉴赏答题模式 一、炼字型 1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 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①“”②③ 、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④ 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 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 、答题示例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①“”“” 答:步骤分别是明和出。 ②“”“” 步骤这两个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 ③“” 步骤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 “” 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④ 步骤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 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 ( 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 )“”() 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二、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①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 “” 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①② 、答题模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③ 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 ④ 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5 、答题示例 ①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②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①()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① 答:步骤作者通过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 节江南烟雨图。 ② 步骤江南暮春时节,春意仍在,细风吹动斜柳。从超然台上放眼望去,春水潺潺,满 城之花虽未凋谢,但烟雨已隐约挡住城中人家。 ③ 步骤这是一幅孤寂冷清的暮春图。 ④ 步骤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 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腾讯文库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