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巨型机简介

银河系列 银河—Ⅰ 1983年11月我国第一台被命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历经5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了。它的研制成功,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成了继美、日等国之后,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

银河系列 银河—Ⅰ 1983年11月我国第一台被命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电子计算 机,历经5年,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了。它的研制成功,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成了 继美、日等国之后,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 银河—Ⅱ 1992年11月19日,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Ⅱ”10亿次 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国家鉴定。填补了我国面向大型科学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 处理的并行巨型计算机的空白。 银河—Ⅲ 1997年6月19日,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Ⅲ”并行巨 型计算机在京通过国家鉴定。该机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储结构,面向大型科学与工程 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基本字长64位,峰值性能为130亿次。该机有多项技术 居国内领先,综合技术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曙光系列 曙光Ⅰ号 1993年10月,曙光成功地推出了第一台SMP结构计算机—— “曙光Ⅰ号”。它可以广泛运用于银行、保险、财会、税务、邮电、交通以及政 府部门,进行大规模的事务处理。曙光Ⅰ号是我国“863计划”取得的一项重大 成果,它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设计制造支持多线程机制的对称式紧耦合并行机的世 界先进水平,缩短了我国在并行处理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 曙光1000 1995年5月研制完成,是国内独立研制的第一套大规模并行机系 统,其运算速度的峰值达到每秒25亿次。首次采用Mesh网,首次研制成功蛀洞 (Wormhole)路由芯片,是第一家研制先进的基于消息传递的并行操作系统,实用 的并行优化编译器和并行文件系统,全部采用并行编程、调试工具和环境,整体达 到了90年代前期的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如蛀洞通信芯片设计和并行优化编译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曙光2000—Ⅰ 1998年上半年由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承担的国家

腾讯文库国产巨型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