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业史

[科目] 地理[关键词] 中国/农业[文件] history of animal husbandry in China.doc[标题] 中国畜牧业史[内容]中国畜牧业史history of a

[] 科目地理 []/ 关键词中国农业 []historyofanimalhusbandryinChina.doc 文件 [] 标题中国畜牧业史 [] 内容 中国畜牧业史 historyofanimalhusbandryinChina 中国古代畜牧业曾有过辉煌的成就,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3 有的至今仍有重要价值。其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个时期。 原始牧业的形成中国有十分丰富的家畜资源,世界上所有的家畜种类,在中国几乎都 有存在。把野生动物驯化成为家畜的漫长过程,可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兽骨、原始 洞壁或陶器上的刻绘,以及某些古代传说等大体推断出一个轮廓。 () 中国古代把马、牛、羊、鸡、犬、彘猪称为“六畜”。其实,历史上的家畜并不止六 种,据《尚书·禹贡》等古文献记载,象也曾是家畜之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还自古就驯养 骆驼、驴等。从分布情况看,家畜的种类组成也因地而异。因此,所谓六畜无非指古代最早 驯化的主要家畜。其中尤以犬为最早,因犬在原始时代可以帮助狩猎。山羊或绵羊接着驯化 而成,再次是其他家畜,而以家禽较晚。也有认为养猪的历史最早,但不同家畜种类形成的 迟早,应以不同的社会环境而异,在已经定居的原始社会里可能最初饲养猪,而在营游牧生 活的社会则不然。 黄河流域及其邻近草原,应是某些畜种的发源地。过去曾有认为中国的水牛、绵羊、鸡、 骆驼和驴等都来自“西方”的说法,这是自古把中国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视为西方的误会。 其实,居住在这些地区的各族人民对许多畜种的形成都作出过重大贡献。 1000 约在新石器时期晚期,一般家畜已先后形成。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中有多达余头 牛和猪的遗骸堆积;浙江河姆渡与罗家角二地文化遗址中有猪骨和猪塑像,以及水牛和鹿的 7000 头骨堆积,均可证明至迟余年前不少重要的动物已分别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驯化。传说 伏羲氏“教民养六畜,以充牺牲”;还有伏羲氏“茹毛饮血,教民渔猎”之说,反映了人类 在渔猎经济时代驯化家畜的努力;同时也表明最初饲养的家畜是供肉食和利用皮毛,也被用 作祭品。 5000 到多年前从神农到黄帝的传说时代,家畜渐被用于驾车使役。唐《通典·礼》篇 称:“黄帝作车,至少昊,始驾牛,及陶唐氏(尧)制銮车,乘白马,则马驾之始也”。从 殷墟发掘的马车,其结构已与秦汉时代的畜力车辆近似。 古代畜牧业的发展到奴隶社会,畜牧业和家畜利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时役畜 和肉畜都得到重视;因此也注意家畜品质的选择。《礼记·檀弓》说:“夏后氏尚黑,…… 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这表明上古三 代对驾车用的军马和祭祀的牺牲已讲究毛色的选择。为了养好家畜,当时在管理畜群、修棚 盖圈、减少家畜伤亡等方面也有不少创造。从事放牧的奴隶称圉人、牛牧,奴隶头目称牧正, 有的牧正后来成了奴隶主的仆从,到封建社会时代还有升到九卿爵位的。由于畜牧生产的发 展,春秋、战国时期家畜已成为民间重要的食物来源。如《孟子·尽心》就说过:“五母鸡, 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越国的范蠡曾对鲁国穷士猗顿说:“子欲速富, 当畜五□”。说明畜养母马、牛、羊、猪和驴,已成为当时致富捷径。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畜牧业管理的组织制度趋向完善,畜牧生产在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初期的畜牧业大体可分为国家所有、皇室所有和地主经营、小农经营

腾讯文库中国畜牧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