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论文思想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实现之人文精神培养通用
思想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实现之人文精神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学校教育从功能上看,应该包含两种:一种是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这些知识本来存在于人的生命意识以外,要通过灌输把它
思想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实现之人文精神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教育从功能上看,应该包含两种:一种是坚持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知识积累, 积累的过程是灌输性的,这些知识本来存在于人的生命意识以外,要通过灌输把它 送入人的主观世界里去,使人慢慢变得充实起来;另一种是以人为能动的活的生命 体做前提,人本身具有一种人之为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人性的因素,人性的 因素与知识的因素不一样,它是人的生命以内的东西,是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来唤 醒的。这两种教育,前者称作技术知识教育,具有工具价值;后者则称为人文教育, 它更重于精神价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素质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目的的最终实现,必须依赖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唤起。然而在 今天,即使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 教养”,“重需求,轻兴趣”的二律背反现象依然十分普遍,这种服从考试指挥棒 意志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与素质教育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是背道而驰的,长期以往, 不仅是教育的不健全,也必然会造成民族发展的不健全。因此,加强人文精神的培 养,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反思和重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谈到新一轮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中就有培养人文精神的明确指向:“新时期的培养目标, 即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为人文学科,中学思想政 治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建构和实现中, 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二、深刻理解人文精神培养目标的时代内涵 人文精神是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产物,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