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中兴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梅州市中兴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

C. 文中引用《出塞》这首诗,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广东省梅州市中兴中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 D. 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 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A. 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 B. 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 C. 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 A. 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 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 朝。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 B. “忧国忧民”诗词体现的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 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 担当上。 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 C. 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 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 的自信。 《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D. 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 参考答案: 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1. B2. C3. A 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 【1题详解】 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 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 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 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 家国大义”表述错误,因果倒置;C项,“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错误,文中引用 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 《出塞》的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D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的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 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故选B。 为尘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2题详解】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 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 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 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 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二、三段不是层 来。 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是并列。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 (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民’”,这是总领句,第二段写的是“边塞况味”,第三段写的是“忧国忧民”,可见是并列关系。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故选C。 A. 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的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3题详解】 B. 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腾讯文库广东省梅州市中兴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