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能 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这种现象受 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2.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 这一体系有利于①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 ②保障政令畅通和征发兵役 ③削弱郡县长官的 行政权 ④促进农民的自由流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他所 批评的应该是 A. 春秋时的王室衰微 B. 东汉时的乡举里选 C. 魏晋时的九品官人 D. 隋唐时的科举仕进 4.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 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 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5.据史载,元顺帝至正五年,河南行省掾范孟等冒充朝廷使者,假传圣旨,公然在行省官署 杀害行省平章月鲁不花,左丞劫烈、理门、金刚奴,被杀行省大臣竟俯首领死,未作任何反 抗。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元朝对地方的管理十分混乱B.“假传圣旨”的戏演得太真了 C.君主专制制度的必然性D.当时行省官员有其名无其实 6.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 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 帝过目确定)……交发(下以旨意)。”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君主权威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 7.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 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 权应高于执行权。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 B.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C.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鉴 D.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 8.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中指出,雅典不仅维护了梭伦改革的原则,还向民主化方面继续 跨出了—大步。这里的“原则”主要指 A.打破世袭特权的垄断地位 B.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 C.扩大民主政治范围和途径 D.满足工商业者和平民要求 9.伯里克利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 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文中的“雅典人”是指 A.除贵族外的雅典所有公民 B.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 C.除第四等级外的所有雅典公民 D.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 10.《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