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谈中国诗知识点
高三语文谈中国诗知识点高三语文谈中国诗知识点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 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 会发生这个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
高三语文谈中国诗知识点 高三语文谈中国诗知识点 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 者,或 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 会发生这个 问题。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他要把每个 诗人的特殊、个独 的美一一分辨出来。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 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 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他 会牢记诗人勃莱克的快语:“作 概论就是傻瓜。“假如一位只会欣 赏本国诗的人要作概论,他至多就本 国诗本身分成宗派或时期而说 明彼此的特点。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因为也没法“超以象 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因此,说起中 象, 国诗的一般印 意中就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 最后 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投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所 谓“史诗头 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 后。纯粹的抒情诗 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 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 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 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 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 见不鲜。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 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 陋, “印象派” “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中国的逻辑极为简 而辩证法的周到,足使黑格尔羡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 心吸力那 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 人要住三层楼而 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 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 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 儿是自 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 ,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二三分 比了 o 文 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鸯剪掠。当 ,一篇诗里 钟 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 ,假如鞋子形成了 然 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 ,适配诗心的需要。比 是 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 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 物 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 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 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 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 你从“易尽”里望见了 “无垠”。 3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