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分析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一、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 =100厘米;2.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分析 100 2.初步掌握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三、方法点拨: 一、教学内容: 11 .笔算进位加法时,十位要记住加进位数;笔算退位减法时,十位要记住减退位。可以在竖 1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式上作记号, 2 .认识线段 2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教学目标 3 、从实际情境中引出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计算问题的过程。借助直观 11l1 =100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米、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厘米; 操作(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2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 .体现算法多样化。 3 .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1 ()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中既可用口算,也可用笔算。 三、方法点拨: 2 ()连减:既可以连续减去两个减数,也可以也把两个减数先加起来,再用被减数减去 1.估量物体长度和 实际测量时,要统一长度单位。 两者之和。 2.尺是量长度的工具,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 3 ()估算策略的多样化。 位。 5 .让学生通过交流、探索,自己归纳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0 3. 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应该把尺的边和物体的边靠近平行摆放而且尺的刻度线要对齐 作用。 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四、具体教学建议 4 、估测意识很重要,且要坚持下去。 1.两位数加两位数, 12 例、例,主要解决竖式的对位问题。 四、具体教学建议: 1 ()通过参观博物馆乘车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 1、 “”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 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2 ()除了书上提出的合乘问题,学生还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比如“某班比某班多多少人?” 11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等等,要鼓励学生养成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1 ()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例如:1厘米可借助手指、图钉; 3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年级下册已经学过,这儿的重点是通过口算引出笔算。体现算法 1米可把手臂伸开。 多样化:小女孩用口算解决问题。小精灵提出还可以用笔算。 2 ()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例如测量教室的桌椅、黑板,身高等。还可以把正 4 ()列竖式时,借助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学会竖式中的对位。鼓励学生采取多 1 方体、直尺、线段放在一起,使学生初步感受厘米有多长,同时也为用直尺测量长度做准备。 种计算策略,计算顺序从十位算起或从个位算起都可以,教师不必强行一定要从个位算起。 3 ()培养估测意识,需要长期训练。一开始,很多学生都是没什么标准的猜,慢慢的进一 2、进位加: 例3,主要解决竖式的计算顺序和进位问题。 步比较估测与实际距离所得的区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2 ()教学时重点是要结合小棒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位,以及十位如何相加。要使用 2、认识线段 小棒演示过程。 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其“无限长”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无法借助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3 ()使学生体会在进位加法中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如果学生从十位加起就会碰到困难, 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线,只教学线段,并采取给出线段的图形直接描述的 进位“1”不知如何处理。要提醒学生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加小1. 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线段是有端点的,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它有“直”的特点,所以要 笔算加法法则的总结: 3 、 沿直尺的边,或者用有直边的其他工具来量或画线段。 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自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接下来,教材说明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并让学生量一量线段的长度,学生已经具备了 体作用。配音儿歌: 测量纸条长度的能力,测量线段的长度就迎刃而解了。 笔算加法要牢记,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十要进1。 画线段 4.两位数减两位数 1 ,例:不退位减,主要解决竖式的对位问题。 与量长度一样,教材只是给出了最基本的画线段的方法,学生如果有其他方法也可以。例 1 ()小精灵提出问题,两学生从统计表中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也可以换成北京奥运的 如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既可以从0刻度画到3刻度,也可以从3刻度画到6刻度。但相比较 奖牌数据,学生更加感兴趣。 下是对齐0刻度比较方便。 2 ()多种算法(在这儿还不是统一要求):口算,笔算,“还可以怎样算”提示学生发现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重点单元) 更多的算法。 一、教学内容 3 ()列竖式时,借助形象数位表,与竖式相对应。因为不退位,学生观察直观图就可以理 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 解。 2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 (4)计算顺序:可以从个位算起,也可以从十位算起,如果学生都会从个位算起,老师就 3 .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没必要重提从十位算起了。 4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退位减 5 、:例2、例3,主要解决退位减的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 5 .加减法估算 2 例(一般的退位减) 二、教学目标 1 ()借助小棒操作,用表格形式把小棒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与竖式计算的每一步对应起来, 1100 .掌握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使学生获得退位计算的形象支持。 1

腾讯文库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