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徐邦达)
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徐邦达)在中国绘画史上,宋、元之际风格形态的演变,是比较显著的一个转折点。元初第一位彻底摒绝南宋末期陈陈相因成为滥调的“院提画”的大画家是赵孟頫,而集其大成并将赵氏的创造发
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徐邦达) 在中国绘画史上,宋、元之际风格形态的演变,是比较显著的一个转折点。元 初第一位彻底摒绝南宋末期陈陈相因成为滥调的“院提画”的大画家是赵孟頫,而 集其大成并将赵氏的创造发展到一个更成熟的境界,因而给后世以莫大影响的,该 说是黄公望了。 黄公望字子久,江苏常熟人,生于宋咸淳五年(1269),卒于元至正十四年 (1354),本姓陆,自幼寄养在浙江永嘉黄家,因而改姓黄氏,他生长在浙江,中年 时曾做过“浙西宪令”,为了“事论经理田粮获直”,因此得罪了权豪。后来在京 师被他们所诬害而进过牢狱。这件事情了结后,遂改号一峰,又号大痴,变名而为 道士。此后,常居淞江等地,一度曾卖卜自给,晚年又归居浙江,富春山是他长住 之所。这些事迹,大都记载于元王逢《梧溪集》、钟嗣成《录鬼簿》等书中。 我们通常只知道黄公望的画名,但是据钟嗣成的《录鬼簿》所载,说他“学问 不待文饰,至于天下事无所不知,下至薄技小艺无所不能,长词短曲落笔即成,人 皆师尊之”,又《画史会要》说他“九流之学,无不通晓”,可见黄公望的学识是 非常渊博的。 他专于山水画,曾经得到赵孟頫的指授或熏陶,所以他在一卷赵氏的行书千字 文卷后面的诗题中自称为“松雪斋中小学生”。我们看到过赵氏的《重江叠嶂》、 《双松平远》、《秀石疏林》等真迹的,便可知道他运用了赵孟頫的去烦琐、存简 要的创作原则,而不抄袭他的皮表,同时他也“外师造化”,“遇云姿树态,临勒 不舍”(明沈颢语),从真山水中汲取素材来丰富自己笔底的泉源。这样,就创立了 自己独有的风格和面貌,我们可以从他一生的代表性杰作《富春山居图》中 概括地了解他的艺术成就的全貌。 《富春山居图》,顾名思义,是描绘富春江一带的量色。此画高不过一尺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