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日常他者与南京想象
历史、日常、他者与“南京”想象摘 要:《朱雀》是70后作家葛亮的长篇处女作,一部书写南京的小说。作品如何写出南京这座故都屡历沧桑而沉潜不变的底色,是本文解读的重点。简而言之,小说从这几个方面下足了功夫
历史、日常、他者与“南京”想象 摘要:《朱雀》是70后作家葛亮的长篇处女作,一部书写南京的小说。 作品如何写出南京这座故都屡历沧桑而沉潜不变的底色,是本文解读的重点。 简而言之,小说从这几个方面下足了功夫:一是以历史之“变”凸显生活之 “常”,将动荡的家国历史与家族历史、社会环境与日常生活并置,写出南京 的“变”中之“常”;二是引入“局外人”视野,通过本土文化与“他者”文 化的对话,使南京现出习以为“常”中的“异”;此外,作家也有意识地将自 己的“家城”想象纳入已有的文学传统,向传统致敬,同时寻求自我突围。 关键词:葛亮《朱雀》南京叙事 “金陵自古帝王州”,担了十朝古都的声名,无论是暂时偏安还是短 促更迭,南京曾经过数次改朝换代、盛衰起落,可以说是惯看江山易主、繁华 颓败的历史无常。即使到了近现代,这座城仍一再成为风云际会的焦点:太平 天国、中华民国、日军侵略与“南京大屠杀”。以上种种,社会的动荡、战争 的苦难以及帝都夕阳的黯然忧伤,作为历史和文化记忆,一起渗透进城市的底 子,影响并形塑着它内在的精神或性情。葛亮的长篇小说所试图打捞的,正是 南京屡历沧桑而沉潜不变的底色。小说命名为“朱雀”,且以一枚“金朱雀” 挂坠为暗线贯穿始终,一则是以“朱雀”这个与南京渊源颇深的意象隐喻物是 人非、世事多变;再则也是希望南京的底色,如同那枚见证种种苦难的挂坠, 倘若拭去历史残留的铜屑,它那对“血红色的眼睛见了天日”,依旧生动如 故。 如何写出一座城市的内在性情或底色?小说从几个方面下足了功夫: 一是以历史之“变”凸显生活之“常”,将动荡的家国历史与家族历史、社会 环境与日常生活并置,写出南京的“变”中之“常”;二是引入“局外人”视 野,通过本土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对话,使南京现出习以为“常”中的 “异”;此外,作家也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家城”想象纳入已有的文学传统, 向传统致敬,同时寻求自我突围。 一 抽象的时间坐标,标出了这座城市变动无常的家国历史。小说的另一

